當父母的最在意的就是小孩的平安健康,但「教養問題」也是父母關注的主題。
總是時時擔心沒有及時糾正小孩的錯誤會影響他未來的行為,再加上與另一半的觀念不一致時,又開始自我懷疑。
所有父母都是在小孩出生後才開始做中學,教育及教養又是一段漫長的路途,既不能制定出一套SOP也沒有標準規範,而且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,身為家長又該如何做才好呢?🤔
 
以下淺談教養的三個原則,您可以遵循:
 
『尊重孩子,並以同理心理解他』
 
同理心是什麼? 同理心不是用言教就可以體會的也並非天生,身為父母對小孩展現同理心、感受他們的感受,讓他們在事件中進而模仿學習才會慢慢發展。👧孩子的一些成長困惑,是他們說不出口的也不懂得如何去完整表達,而在這一點上,便需要父母自行去察覺了。讓孩子去了解自己的情緒,並學會主動表達,這樣一來,孩子的「需求」便可以獲得滿足,而這對於親子間的互動亦有著很大的正面影響,無論是從信任度、服從度,還是親密程度的角度來看等等。
 
『重視承諾,說話要算話』
 
我們的重點要放在:孩子能否越來越認識自己的能力?  對自己和外在環境能一點一滴增進合理的信心?反反覆覆的過程,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漸認清自己能忍受多少挫折、能延宕滿足多久,並漸漸地能訂出自己做得到的目標(孩子也想做得到,只是耐力太短)。這時父母👫的角色就很重要,陪著孩子學習忍耐,進而減少反悔、學習承諾的原則。過往父母的否定、失望、謾罵,孩子從中學習到的不是理性,反而是耍賴和偏激。為了不讓我們再次白挨過程裡的折騰,保持穩定、平靜、肯定的態度會是產生改變的關鍵,即孩子可以時常反悔,代表大人盧一盧就可能退讓,身為父母也該時時調整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。
 
『明確的規矩及底線』
 
身為家長需要替小孩設定規矩、限制、界限,才能學習自我控制,了解不能總是率性而為。例如: 去把玩具收好。對孩子來說這不是一個明確的指令,而是要明確地告訴孩子,要把桌上、地上的玩具都放到玩具箱裡面。例如:給孩子彩色筆前,就可以提出明確的要求: 要畫在紙上喔,如果畫在其他東西上,就要沒收。如果家長想要孩子們自律,就必須堅守執行自已所立下的規矩。當孩子知道你言出必行,才會認真看待你對於違反規則的警告。一旦孩子開始試著自己收玩具、在餐廳吃飯有禮貌、到了上學時間不拖拖拉拉,家長就可以讚美孩子🥰,讓他知道他長大了,已漸漸培養起責任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