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父母圈內都在詢問:「你知道壽司郎事件嗎?」簡單來講,就是一位年僅17歲的日本高中在知名迴轉壽司連鎖店「壽司郎」用水沾口水抺在迴轉台上的壽司🍣,大舔醬油瓶、杯子,還拍成抖音上傳📲,造成企業形象受損,市價蒸發約37.4億台幣。事後,該企業表示不和解,走法律途徑,引發一連串問題及討論。
 

先不討論迴轉壽司衛生問題,單就這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惡搞😈行為,不但傷害別人,也傷害了自己,讓人不由得思考他的成長背景、父母教養方式,以及這社會怎麼了😟

就台灣「少年福利法」規定,所謂的青少年是指12~18歲的孩子。而這階段因第二性徵的出現而在調適,心情起伏也比較大,十分需要追求認同感,因此從服裝、打扮的標新立異到行為舉止的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🤓,展現高度追求自我的主張。當遇到同儕煽動或社群網站的推波助瀾下,很容易衝動做出不合時宜的行為,這時父母也往往會束手無策,甚至會感覺「孩子很難教」的無力感及抱怨😩

事實並沒有任一個孩子很難教,在於平時有無跟孩子產生良好互動,並時時幫助孩子思考「行為後果」所帶來的影響,從中了解孩子的思考邏輯及想法,進而協助他在適當時機做出適當行為,在表現不對行為時要校正。正所謂👉「不因善小而不為,不因惡小而為之」,如此一來,才能阻止孩子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。

另外,在平時親子互動時要建構幾個原則,避免🚫孩子因衝動做出不合時宜的行為:

 

原則1

建立「情緒紅綠燈🚥」刹車
 

教導孩子當情緒來了,不妨用「情緒紅綠燈」來調適及緩沖衝動或急躁的情緒。例如用紅燈讓自己高漲的情緒先冷靜下來,不採取任何行動。等到情緒比較平緩時,則才進入「想」的步驟,並可透過畫畫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動及相應的後果,好去判斷哪一個比較恰當,不會造成自己與他人之傷害。然後,才做「行」的動作,把暴衝行為減至最低

 

原則2

鼓勵孩子進行「險而不危」的探索
 

要幫助孩子發展對自己「好」的判斷能力,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孩子進行「險而不危」的探索活動。透過這些經驗的累積,孩子對自己的能力、個性、成熟度等條件將會有更客觀清楚的認知,對於行動後果也就能做出更精準的評估。

 

原則3

要孩子承擔「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」
 

當父母面臨與孩子意見相左時,往往會急著生氣或強迫孩子要跟你想法一樣。其實,父母先別急否定孩子的意見,反而應主動與孩子一起討論幾種可能的選擇,最後交給孩子自由去決定要採取哪一個方案。一旦孩子做了選擇,就放手讓孩子承擔這麼做所帶來的自然後果,而非每次都由父母分擔。

 

原則4

讓孩子養成「不轉寄」「不分享」
 

網路讓生活變便利,只要一個手指頭即可在短時間內發送許多訊息,但小心!很有可能吃上官司。因此,教孩子在網路上保護自己的第一步,就是純觀察👀影片,不要轉發或分享,更不要隨之起舞,以避免對社會造成更傷害,就像這位日本青少年一樣,若能在影音上傳時,多思考一下,同時看到影片的每個人都不去轉發,或許,社會風氣也會變得不一樣吧!

雖然網路世界充滿誘惑,父母的接納、鼓勵與引導將能幫助孩子從中學習成長,逐步養成「三思而後行」👍的習慣。

 

 

【延伸閱讀】

上一篇文章:【媽媽自我充電】愛自己三步驟,充飽能量才能給予孩子健康的愛

下一篇文章:【保養篇】兒童春季保健4技巧,遠離感染病源沒煩惱